按照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渤海新区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将达到150万-200万吨/日,是目前的十倍以上,单靠引长江水、引黄河水难以解决,淡水供应是新区发展的瓶颈。
在海水淡化方面,渤海新区已有成功尝试。国华沧东电厂日产3.25万吨淡化水,除自用外,还有1.5万吨/日分别供应中钢和中铁。将海水转化为用水大户需要的淡水资源,这条通道正在拓展。
在田俊祥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共建海水淡化与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协议书,协议三方分别为渤海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中科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协议,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将专门组建一支科研团队,负责海水淡化与膜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广东中科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分期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日产5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和浓盐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投资10亿元,促进渤海新区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作为重点打造的循环经济项目,渤海新区目前正在实施的海水淡化工程共4个,预计到2014年下半年,全区海水淡化总量每天将达到18万吨左右。
科技创新同样离不开人才支持。近日,渤海新区管委会院士工作站获准成立,首批院士进驻办公。另外,达力普、临港化工等企业也获批设立了自己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目前,渤海新区的高级人才达350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3家,获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科研项目达50个……”田俊祥说,这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数字,仍在不断被刷新,构筑起渤海新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