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实习生陈阳 记者刘萍)11月22日、23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省文物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在省会石家庄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230余名专家学者就高科技助推考古研究、文物考古走向大众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他们一致认为,“高科技”和“公众考古”已成为当前考古研究亟待关注的现象。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考古学教授霍巍告诉笔者,当前的各种学术研究都十分注重跨学科交流融合和高科技技术的引进,考古学也是如此。本次年会共提交的有关科技考古的论文就多达20余篇,如遥感技术、DNA研究技术等纷纷引入到考古领域,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将先进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相结合”成为考古学发展的趋向。
另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古学是一门神秘高深的学科。如何让专业性强的考古学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一定要发展公众考古,“让考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介绍称,自2009年起,旨在传播考古、推动保护、传承文明的全省考古界公众考古系列活动风生水起。曲阳“定窑考古邀您亲赴考古现场共享考古发现的魅力”活动,平山沕沕水“探访石家庄先民之家——— 水帘洞遗址公众考古”活动,中山国古城遗址“穿越千年时空 探秘中山文明”活动,架起了普通百姓与考古文化之间的桥梁。此外,省文研所还组织多位专家、教授走进“河北省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中,利用丰富的考古与历史知识,为普通大众开设《邢窑与邢瓷》、《略谈磁县北朝墓中的北朝世俗服饰》、《探寻商先民的足迹》、《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等讲座,将枯燥的考古学知识传达到普通百姓身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韩立森认为,“考古工作离不开大众的关注,公众也希望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公众参与考古活动可以进一步唤醒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