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团圆今生已稀,要重逢他年怎期”……苍凉的唱腔如泣如诉,台上人泪光点点,台下人无不动容,半晌,掌声四起。10月23日下午,在裴艳玲大戏院的排练现场,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与她的台湾学生杨汗如正在排练昆曲《浣纱记·寄子》。“这是一折老戏,讲的是春秋时期吴国老臣伍子胥决心冒着灭族的危险死谏吴王,死谏之前,他把儿子送往好友家中寄养的故事。”裴艳玲向观众讲解道。据介绍,10月26日晚,裴艳玲将和杨汗如、弟子冯飞、梅花奖获得者张慧敏在裴艳玲大戏院为戏迷献上昆曲《浣纱记·寄子》、京剧《小商河》和《翠屏山》,来自台湾戏曲同行赵复芬、刘佑昌、刘珈后将演出经典唱段。11月9日晚,裴艳玲和省京剧院部分演员将在裴艳玲大戏院演出京剧《平贵别窑》和《武松醉打蒋门神》。
提起此次演出,特别是排演《浣纱记·寄子》,裴艳玲谈了对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独到见解。
“排演《浣纱记·寄子》是一份缘分和巧合。杨汗如来自台湾,一直特别喜欢我的戏,我在台湾的几次演出,她都去听、去学,再后来无论我在哪里演出她都会找来,她的诚意打动了我。”裴艳玲说,杨汗如是专攻昆曲的,为了给她找个好剧本,自己看了很多昆曲经典剧目,后来在老剧本里找到了《浣纱记·寄子》。“这是个好本子,光碟片我就看了不下一百遍,自己也上瘾了。这个剧本的词写得真好,每次看都会落泪。通过这个戏,我再次感受到先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为是排练,舞台上的裴艳玲并未着戏服,只佩一把长剑,但她一唱三叹的独有韵味仍让在场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伍子胥与娇儿难舍难分,但为报效国家又只能割舍慈父之情,毅然赴死的英雄气概。“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裴艳玲说。
裴艳玲说,对传统艺术要继承,但更要发展,“传承与发展是两条腿,光传承不发展,就会与时代脱节,得不到观众的认可;离开传统谈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色,与时代、与社会同步。”
裴艳玲以京剧《醉打蒋门神》为例说,“人们叫我‘活武松’,其实只是我演的武松跟观众心里的武松形象有一定的契合。我力求每部戏都演出自己的特色,我就是我自己,我跟别人不一样,我不会去努力地‘像’哪位大师。别人演武松都是衣帽整齐,我是露半个膀子,每次演这个戏,我都如角色附体一般。”
据了解,以上两场演出是省京剧院周末快乐剧场演出的一部分。从10月19日至明年春节前,省京剧院和石家庄市京剧团将在裴艳玲大戏院安排20多台大戏和折子戏演出。河北日报实习生王叶 河北日报记者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