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展陈架上,王会民欣喜地拿起两个色彩鲜艳的瓷器残片。“这个瓷片出土在隋代灰坑中,釉色为黄褐色和绿色为主,是典型的‘隋三彩’作品,全国也很少见。”王会民说,而另一个瓷器残片从棱角形制推测,应该是一个瓷枕的残片,具有蓝、白、黄、绿四色,则是“唐四彩”的代表。
发现4
分餐陶盘有“鸳鸯火锅”痕迹
在修复的文物展陈架上,记者看到一个灰色的陶瓷盘很别致,盘子下部为一个支撑的立柱,陶盘的中间被陶片一分为二,很像现代的“鸳鸯火锅”。
“这个陶盘叫做鸳鸯筒足盘,和我们现在的鸳鸯锅是一个道理,这说明我们的古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讲究分餐了,陶盘的两边可以放置辣、不辣的两种菜肴等。”王会民说。
此外,不少瓷器残片底部有“盈”、“翰林”的落款。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邢窑在唐代时为官窑,这些带落款的瓷器残片,说明当初是专为朝廷的“大盈库”、翰林院定制烧造的贡品。王会民表示,也可能是当地工匠推销瓷器的一种贸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