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天盖地”,公共文化服务日臻完善惠及百姓
民之所愿,政之所为。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文化民生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设施建设,健全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力求铺得开、盖得广,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多。
文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人民群众汲取文化营养的重要载体。各地积极推进文化设施“3311”工程,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9.4亿元新改扩建的省图书馆、省博物馆成为省会标志性文化建筑。目前,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已建成69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2.5万个村民中心、632个市民中心、4.4万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3.59万个农家书屋。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我省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等已基本实现免费,文化为民服务的载体逐步增多、方式日益丰富、效果明显体现。
让群众广泛享有更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民生,坚持公益免费、资源共享原则,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批彰显魅力、备受期待的省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河北出版集团完善了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配送系统,省文化厅建成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等等。各市、县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建设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村文化建设事关文化发展大局。各地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把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作为主攻方向,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协调推动省、市、县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促进农村特别是贫困县乡村文化建设。为基层配备了116台流动舞台车,向5.1万个农村党支部赠阅了《河北日报》。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建设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基层延伸,全省新组建了16家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149个县级城市全部建成数字影院。目前,“10分钟文化圈”在全省农村普遍推行,广大农民群众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文化设施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好处。
公共文化设施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各地围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加大西柏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力度,推进网上数字展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着眼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开展,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文化单位管好用好公共文化设施的积极性。随着众多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降低门槛、提升服务,群众享受实用、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