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栗凤瑶/文 高伟/图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保定军校广场的上空每天都会“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其中以一只巨型“蜈蚣”最为惹眼。这只“蜈蚣”长193米,由一个色彩斑斓的脑袋和139节躯干组成,随风摇摆,甚是好看。它的主人是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退休的麻醉师,76岁的李茂生老人。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李茂生老人的家,走进了这位“风筝达人”的风筝世界。
谈风筝,如数家珍
李茂生年轻时就十分喜欢放风筝,15年前退休后,一心投入了“风筝圈”。与众不同的是,李茂生很少买风筝,全靠自己亲手制作。“你看!这个‘眼镜蛇’就是用方便面袋做的,我还要把它加长。”“这架飞机的主干是用包茶叶的锡纸做的,为了攒这些锡纸我费了好大劲呢!”李茂生一边给记者展示得意之作,一边介绍这些风筝所用的原料。
这么多年来,曾经有很多人想出高价购买李茂生的环保风筝,他态度很坚决:“出多少钱我也不卖”。两年前,李茂生将他的“蜈蚣”在天安门广场上升空,一位美国人出1000美元想购买,李茂生摇了摇头。
做风筝,有板有眼
139个小风筝用线相连,组成193米巨型“蜈蚣”,这其中不仅凝聚了李茂生的用心和耐心,更多的是严谨的科学理论。“骨架横着是35厘米,竖着是45厘米,我试验了十几次才找到最合适的交叉点。”听李茂生讲制作风筝的过程,仿佛是一堂生动精彩的物理课。
来到李茂生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塑料袋、塑料杆、竹芘等,这里俨然成了他的风筝工作室。坐在工作室里,李茂生先是放好自己研制的模具,刷上一层清水,将剪好的风筝面铺平,再将涂好胶的骨架牢牢地粘在风筝面上。这样,一个小风筝就做好了。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是严丝合缝。
放风筝,更要环保
放风筝,有的人是为了休闲,有的人是为了健康,而李茂生更为了环保。这不仅体现在他废物利用制作风筝,更体现在他边放风筝、边宣传环保。
走在大街上,李茂生看到有人乱扔东西,总会过去说教一番。在军校广场上放风筝,他也总会对围观的人介绍自己的环保理念,告诉他们,只要用心,保护环境也是一种乐趣。
风筝坚决不卖,但手艺可以免费传授。如今,李茂生的环保风筝已经有了一大批粉丝,上到退休老人,下到小学生,都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废物利用,制作环保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