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综合素质 助力转型升级
廊坊两年多培训农民31.2万人次
培训内容包括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解丽达)家住香河县安平镇的王金峰,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农民培训后,凭借专业技能进入香河凯华齿轮有限公司当上了一名电工。廊坊自2010年启动“百万农民大培训”以来,许多农民像王金峰一样,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走上了转型致富的新路。
近年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对农民的农技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周密调研,廊坊市委、市政府自2010年起开展了“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共培训农民1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万人。培训内容包括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
为解决一些地方在农民培训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廊坊市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领导组织机制、激励机制、整合培训机构和资源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他们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400元的标准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同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廊坊市百万农民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各相关单位沟通,调动社会各方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积极性,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农民需求的多层次培训体系。三河市按照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培训对象的原则,将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了以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1个就业训练中心、10所民营培训学校、20个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农口部门为补充的培训工作体系,为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开展农民培训,重要的是让农民得实惠。从一开始,“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就把满足农民需求作为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选择适合农民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以集中办班、函授、集训、轮训、大篷车流动培训、技术承包、参观学习、举办“农民大讲堂”等为载体,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互动相结合、让农民“出试卷”专家来“答题”等教学模式,结合网络教学、音频视频材料、音频视频广播、手机等现代科教手段和传播平台,让农民学到最想学、最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民,进行市场急需的木工、焊工、家政等相关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并通过市场调研,指导农民进行创业;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进行粮食作物标准化种植、绿色环保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培训。
在抓好日常培训的同时,各有关单位和学校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与各大企业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的劳务派遣关系,实行劳务派遣制度,有效保证了培训学校有生源、培训农民能就业,形成了培训学校、用工企业、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方共赢的局面。
“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廊坊市已累计培训农民31.2万多人次。通过培训,农民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明显改善,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大幅提升,持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农民致富和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转移就业率得到明显提升。2011年,廊坊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比上年增长12%。与此同时,廊坊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5%,千人拥有私营企业数量居全省各设区市之首。今年前6个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7585元,同比增长21%。
【责任编辑:金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