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最美农民工”最美90后
在从邯郸采访回来的车上,每当回想起采访的那些片段,一向信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记者,总是禁不住眼泪外涌。
那曾被紧紧抓住、已沾满鲜血的汽车坐垫,那被奶奶误当做洗衣粉的营养奶粉,那新房子里还未开封的电视机、洗衣机……这一切还都保留着王俊旺,这个被人们称为“最美农民工”的18岁临漳小伙生命的热度。
邯郸之行,让记者找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一个正充满青春活力的18岁少年,为何能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的答案。
答案在他工友们的眼里,他不想因为自己年龄小、舅舅是经理而“吃小灶”,干轻活儿,怕被人看不起,他有自尊;
答案在亲人们的回忆中,开始打工挣钱后,他每月都将工资如数交给父母,一次也没向家里要过钱,他知道自立;
答案在他宿舍那本已被翻看得十分破旧的驾驶员理论课本上,他有掌握技能改变人生的自强愿望。
因此,他在18岁的多彩青春,不抽烟、不喝酒,不去K歌,不上网吧,学会了克制,懂得了节俭和孝顺。
他的心里有“担当”。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在需要人手的时候,他会主动跳上卡车帮着装载;在卡车失控他跳下来后又去努力控制方向盘;在兄弟结婚时他去找婚车应急;在工友们生病时他去买药、照顾;在回家时给奶奶买奶粉……
20秒生死关头,王俊旺的抉择不是一个年轻人的冲动,而是一份积淀在内心的道德力量的本能爆发。
假如王俊旺生命的轨迹没有因这次意外被终止,他或许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工:学会了开车,挣钱、结婚、生子,养家,惦记着父母、兄弟、奶奶,忙忙碌碌。
但这次终止,却让人们感知到平凡王俊旺不凡的道德感召,也体悟到蕴藏在万千90后农民工兄弟内心那份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文/河北日报记者 王博
【责任编辑:庞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