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环保等综合效益明显
———全省推广至少可增耕地180万亩
不仅仅是节水和增产,微灌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在试验和示范中,一些意料外的“综合效益”不断给科研人员带来惊喜。
“传统灌溉往往需要水垄沟协助,这些水道看起来窄小狭长,似乎不会占去多大面积,一直以来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翟学军说,一般水垄沟占耕地面积可达7%以上。而微灌设施直接铺装在麦子间隙,无需使用水垄沟。他表示,新技术一旦在大面积连片耕地中推广使用,将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翟学军测算,按照现有小麦、玉米所占耕地,如果在全省粮食种植区推行微灌技术,将会为我省“新增出”180万至250万亩耕地,以小麦和玉米常规产出与售价计算,每年增收效益能达到36亿至50亿元。
“以往粮食作物施肥随大水漫灌进行,肥料易渗漏到土壤深层,不仅肥料利用率降低,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刘占卯还介绍,新技术由于采用精确的微灌方式,水肥都只停留在土壤的浅表层,非常利于作物快速直接吸收,而且避免了侵入深层地下水,呈现出显著的“环境友好”特性。
“新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但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实现大面积推广。”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高振峰认为,就华北小麦、玉米主产区具体情况而言,农民的土地较分散且地块小,要让农民普遍用上水肥一体化技术,除了政府前期投入引导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如先在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中进行推广实施,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再逐步推开。(河北日报实习生耿嘉 记者郭伟)
【责任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