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兴在非典期间写下的“安民告示牌”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河北日报资料照片
“我如今一个人在老家种地,妻子在北京一家养老院做饭。”5月21日,笔者电话采访杨新兴时,他正在从北京开往保定的特625次列车上,声音里透出一丝疲惫:“她(杨采玲)的假期全在路上奔波了,我们捐完钱,就连夜返回。昨天到北京,把她送去养老院上班,我稍微歇了一下就往家赶。”
杨采玲在电话里告诉笔者,他们夫妻俩都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杨新兴初中没毕业就回乡务农。1979年,杨新兴光荣参军,曾在海军某部服役,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复员后,他在北京开了家副食店。经营小店的十多年中,他一直准备着打气筒、三轮车,方便周围居民使用。对老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居民,他坚持送货上门,能帮就帮,因此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一些市民疯狂抢购生活用品,一些店铺也趁机抬高物价。杨新兴不仅坚持按原价出售生活用品,还在门口的小黑板上先后写下了两块“安民告示牌”,告诉市民米面油蛋货源充足,请大家保持冷静。这两块“安民告示牌”记录了一个普通公民在国家危难时表现出的舍利取义的崇高品质,成为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缩影。当年,这两块“安民告示牌”被首都博物馆作为现代文物收藏。
“我们夫妻俩收入不多,不过现在儿女都长大成人了,我们留着积蓄做什么?不如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杨新兴告诉笔者:“我们都是普通农民,但普通人也有感恩之心,面对凡人善举,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好人,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比起张丽莉老师,我们这点爱心算不上什么!”文/龚正龙 李勇
【责任编辑: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