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滦南县洼里村高淑珍和志愿者关爱残疾孩子纪实(上)

    1998年4月,她的“炕头小课堂”开讲了。课本是借来的旧书,“老师”是高淑珍硬生生央求的初中毕业年仅16岁的女儿。从此,农家院里传出了读书声:“a、o、e……”

    在农村,每个残疾孩子的家庭都有诸多不幸。许多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本来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由于贫困,一些残疾孩子无奈地被家庭放弃了。同病相怜,高淑珍深知这一点。

    她至今难忘去接残疾孩子刘双的那一幕:床上铺的都是化肥袋子,门上用俩麻袋接在一块当门帘子,连门也没有,看得人真是心酸。“我自己有残疾孩子,知道残疾孩子的痛苦和家里生活的困难,几乎家家都有饥荒。我收一点饭费、生活费,家里有困难的可能就来不了,所以我不收费。”

    一诺千金。14年来,高淑珍先后收教了近百名残疾孩子,从未向这些孩子收过一分钱。“孩子免费吃住上学,难道就没有境况好一点的家庭给你捐助吗?”记者问。“有,有的家长拉来大米,说孩子在这免费上学,我们自己带点口粮吧。可我不能收。我可以收爱心的捐助,但不能收家长的。”

    看着记者满脸的疑惑,高淑珍说:“你想,如果这个孩子的家长送东西,其他家长怎么想,他们会在心里比较,你家送东西,我家不送,会不会亏待我的孩子;孩子也会在心里比较,他家有我家没有,会难受。干脆我一个都不收,送来我也送回去。”

    理解,让本能的母爱,升华为质淳、宽厚、绵长的博爱。

    大爱无边撑起“幸福之家”

    高淑珍接收残疾孩子上课的事很快传开了。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高淑珍始料未及的。她的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经济条件有限,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她,突然又多了这么多张“嘴”,怎么办?看着因她稍一迟疑就跪下的残疾孩子家长和身边既胆怯又渴望的孩子,那个“不”字,高淑珍很难说出口。有时迫不得已拒绝了实在不适合留下的孩子,她也会难受得好几宿睡不好觉。

    几十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压在了高淑珍一家人的身上。

    对于老伴王跃元来说,每年30几个孩子和一大家子人的口粮,全得依靠一年一季稻子的收成。钱少可以少花,但粮食少了孩子们和家里人就会饿肚子。为此,他每年都要在耕种自家十几亩地之外,再多承包几块地。农闲时,他还要到唐山市区、曹妃甸一带去打些零工。

    可老王外出打工挣的钱,总是很快就被高淑珍花在孩子们身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王都不能理解高淑珍的举动。为这事儿,老两口之间没少吵架,甚至提出过离婚。但王跃元知道高淑珍的脾气,她认准的事儿,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看着老伴每天起早贪黑地操劳,老王很是心疼,最终也只好顺了她的心思。

    为了贴补家用,原来很少出门的高淑珍被逼着做起了买卖。她经常天不亮就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几十公里,集上没卖完,她就走街串户地卖,有时刚一张嘴,就被轰了出来。刚开始那会儿,听到人家说的难听话,高淑珍心里憋屈,忍不住蹲在人家门口哭,“哭完了寻思寻思,把泪擦干净了,还得继续。家里还有一帮孩子呢,我就这么放弃,不中啊。”

    时间长了,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高淑珍的心头肉,视同己出。

    从这群患有脑瘫、小儿麻痹症、类风湿等病症的孩子们住到她家那天起,她睡觉几乎就没脱过衣服。清晨4时多,孩子们还在熟睡,高淑珍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她盛饭、倒水,孩子们的饭不够了,她急急忙忙地再做。孩子们大多行动不便,有些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每晚睡前,她要给孩子们逐个接尿,要拍抚最小的孩子睡去,大约每两小时要醒一次,叫爱尿炕的孩子起来小解,孩子们睡得迷迷糊糊,常常把尿滋到她手上身上。冬天她怕孩子们冷,就一直烧着炉火,直到深夜。等屋子足够暖起来,把炉灰掏得干干净净了,她还要打着电筒再逐屋检查一遍。

    这样的辛苦操劳,她早已习以为常,最让她担心的还是孩子们生病。孩子病了,她整夜不睡觉守在旁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别人的孩子交给我,就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