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发放钥匙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冀伟)对于一项事业来说,以发展的总量和时间分为坐标的横轴与纵轴的话,3年和13年的发展轨迹究竟会有怎样的差异?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100多人的组合与其所面对的60余万服务对象,将如何实现完美的对接?
对于一种制度来说,如何实现最佳的管理与运营,最大限度服务于群众,各项工作又是如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带着以上诸多疑问,记者日前在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了走访。
河北省第一个归集余额突破百亿元城市
数字虽然枯燥,却有足够的说服力:截至2011年底,唐山市共有4881个单位、62.54万人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74.59亿元,余额124.2亿元,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50.38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14.33亿元,个贷余额82.39亿元,个贷使用率达到66.33%;累计归集额、归集余额、累计放贷额、放贷余额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10%、98%、231%和280%。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大多数人把2008年当作了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事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据了解,2008年下半年,该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整合各县(市)区管理机构,并与市房管局脱离,实现了独立设置、独立运行。姜凤武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担任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的。尽管刚接手时中心的各项工作已滞后于省内其他兄弟单位,但姜凤武和班子成员还是确定了“三年打造全国一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奋斗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三年打出了三张“特色牌”:2009年,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夯实了工作基础;2010年,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建立了管理有序、信息畅通、运转协调、监控严密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2011年,通过开展优化管理年活动,实现了“四个优化”,即优化运营环境、优化管理水平、优化队伍素质、优化服务质量,逐步形成了科学化、人性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公积金管理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在2010年的精细化管理年中建立起的“戒过图强”工作机制,更是成为该中心跨越发展的集体精神内核。他们汲取古人“自省自励”的思想精华,倡导“日思一过,日改一非,日求一善,日图一新”的工作作风,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建立自我反思机制,随时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通过周例会和调度会集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最终实现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提高。经过3年的思索、提炼,他们还形成了《精细化管理手册》,成为指导和规范每一位员工工作的行为准则。
整合后的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各县(市)区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上划到市中心,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由分开的“十指”变成了紧握的“拳头”,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管理和运营适度分离的工作模式。通过权力下移、重心下沉,尽可能把具体业务职权下放给分中心、管理部。各分中心、管理部在中心机关授权范围内,负责当地公积金的归集、提取、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等业务工作,中心机关则主要承担管理、服务、检查、督导职责,进而形成了管运分离、相互依托、高效运转的双层组织结构模式。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我们过去3年实现了相当于之前13年的业务规模,各项业务指标跃居全省首位,在全国343个同级管理机构中,放贷余额位居全国第28位。”谈起中心这些年的发展,姜凤武的言语间透着自豪,他告诉记者,“中心3年来走过的历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深化科学发展的过程。今后,我们还要按照《精细化管理手册》的要求继续优化管理机制,细化考核方法,健全各项业务指标和管理体系,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实现各项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水平。”
【责任编辑:王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