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了石家庄小伙儿安亚于2000年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到前年12月接到“捐髓”通知,后经过15个月“马拉松”式等待,在昨日实现“捐髓”的事情。因受捐者患罕见血液病,且体重大大超过安亚,为确保“捐髓”成功,昨日8时,安亚进行了第二次“捐髓”。
■再次抽“髓”130毫升
昨日8时,安亚如约来到北京307医院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医生张婧询问了安亚身体状况后,将针头扎入安亚双臂动脉,开始了第二次采集。
“今早,妈妈打来电话,让我吃点儿好的,补一补。不过,今天要进行二次采集,还是不能吃大鱼大肉。”昨日,安亚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为让身体各项指标同首日“捐髓”一样平衡,他依然保持清淡的饮食,没“碰”肉,“等‘捐髓’后,再进补”。
昨日10时06分,记者接到陪同安亚“捐髓”的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梁大伟的电话。他表示,安亚二次“捐髓”十分顺利,“安亚刚刚拔下针头,准备下床,并没有不良感觉”。
“第二次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液130毫升。”医生张婧在电话中透露。
■受捐者暂无排异反应
“安亚两次捐赠的造血干细胞,都已成功输进受捐者体内。”昨日下午,受捐者所在医院干细胞运送员小樊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另据受捐者的主治医生介绍,患者接受安亚造血干细胞后,暂时没有排异反应。
“通常情况下,受捐者有半年排异期,第一个月是最危险时期。”小樊在电话中介绍,现在受捐者正被密切监护,“一旦有不良反应,会及时进行救助”。
“没不良反应就好。”听记者复述完上述消息,安亚松了口气。(■文/本报记者郭萌)
【责任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