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邯郸2月4日电(马继前 郭志平)河北农村一直有民俗表演闹元宵的习俗。在河北临漳县农村,“李家村高跷皇杠”一演就是400年。
临漳县“李家村高跷皇杠”起源于明朝末年。整个行进队伍至少120多人。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书明介绍,表演道具由两副黄杠和24副高跷组成。每副皇杠是一根5米长的木棍,中间固定由绢花、彩绸、木板等制成的大花篮,上面安放菩萨、寿星、仙鹤等,象征着吉祥如意。每副皇杠由两个人抬着,杠上有铃铛,一走一颤,发出“哗啦、哗啦”响声。
高跷有2米,踩高跷者身着彩装,扮成各种人物形象,有《八仙过海》中的八仙,《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骨精,《白蛇传》中的许仙等。
记者在李家村表演现场看到,演员们在高跷上做各种舞蹈动作,有单腿弹跳、翻桌椅、鹞子翻身等。特别是两副独跷,演员两个脚踩着一根跷,扮成猴子模样,手拿两把彩扇,在高跷队伍中间蹦来蹦去,扭摆逗趣,技艺高的还不时地翻个跟头。
走在表演队伍最前面的是30多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由鼓24面,铜器8件组成。“三眼枪”和“坐地炮”等爆竹不时点响。有两名“探马”在行进队伍中来回奔跑刺探消息。两名青年打扮成武士模样,腰间插一杆小旗,旗上绣着一个“探”字,各骑一匹脖子上挂着一圈铃铛的“骏马”。他们一是探视何处有摆设宴席,回去向领队报告,到那里要歇一下脚。二是查看前方道路有无障碍,并告知村民表演队伍马上到达。
临漳县古属邺地,位于河北省最南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王禅(即鬼谷子)在这里创办了世界最早的军事学校;战国时,邺令西门豹投巫凿渠,破除迷信;汉末曹操居邺称霸、统一北方。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