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邯郸1月4日电 (霍发林 魏小敏)冬季是农闲的季节,很多农民都把婚礼定在冬季举行,特别是进入腊月,结婚的年轻人更是络绎不绝。按照风俗,每到婚礼时主家会拿出好酒好肉款待亲友。4日,中新社记者却在河北曲周县参加了一种无酒无肉只吃素大锅菜的“另类婚宴”。
位于河北南部曲周县城南13公里处的常庄村,通往各村庄的道路都铺成了柏油路,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条件更好一些的人家还盖起了二层楼。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常庄村,这里人头攒动,为婚礼帮忙的街坊邻居和前来看热闹的妇女、孩子挤满了整条街,在寒冬腊月中显得热闹非凡。
新郎王统亚一边拿出喜糖招待亲朋,一边给记者介绍当地的风俗。王统亚说,中午的婚宴不但没有酒更没有肉,吃的就是大锅菜,大锅菜里只是有白菜、粉条、海带和素丸子,主食是当地人喜欢吃的馒头。之所以这样招待不是因为家里没有钱,而是这里附近十几个村都是这个风俗,目的是把办婚宴省下来的钱留待将来创业时应急用。
65岁的村民王金兰说,曲周县南部婚宴吃素熬菜的风俗,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的。当时是因经济条件的限制摆不起酒席,结婚的男方家里只有熬一锅素菜来招待亲友。后来改革开放经济发达了,很多地方流行了攀比心理,婚宴一家比一家高档,但曲周县大河套乡的常庄、彦庄、贾庄等十几个自然村却延续了勤俭节约的风俗至今。
王金兰说,在上世纪末期,在乡政府的提倡下各村委自发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该“理事会”专门监督村民婚宴和葬礼的接待标准。婚礼的喜宴标准是:素熬菜加素丸子,主食是当地人喜欢吃的馒头。葬礼的标准是:葬礼结束后,远方亲戚留下吃便饭,帮忙的街坊每人分三个馒头便各自回家。
据了解,各村的“理事会”都制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如谁超过了接待标准就罚款5000元人民币,罚来的钱用于村里各项公共开销。多年来,村民都自觉遵守这个规定。
村民喜梅对记者说,有外乡的姑娘嫁到大河套乡时,听到这样的婚宴标准不能理解,经过村里“理事会”的长者向其解释后也都能欣然接受。姑娘知道婆婆家省下来的钱会给她们将来创业用,也就不再要求什么。
新郎的父亲王海雷说,自己的同龄朋友为了给孩子办婚事,提前几年就省吃俭用,一花就是好几万,压力非常大。“我儿子这次办喜事一共花了几千元。除买了些香烟和喜糖瓜子招待亲朋好友以外,吃的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基本没花多少钱。没有了经济压力,心里感觉无比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