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引黄工程为骨干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网络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周万良、龚正龙)日前,记者来到孟村回族自治县王林村,天色灰蒙,已是下午5时,村子里大多数村民已经开始生火做饭。炊烟袅袅,锅碗瓢盆清脆的撞击声中传来潺潺流水之声。
“这是大老远引来的黄河水,经过净化后,用管道输送到村里,又进入每家每户。”听到村民的介绍,记者推开了一户村民的家门———
水龙头处,清水如泉。56岁的村民郝凤云,正在水槽旁剥葱。“我喝了50多年的苦咸水!”面对记者,56岁的郝凤云有些腼腆,但提到引入家中的自来水,立刻就笑得合不拢嘴:“自从3年前建了净水厂,从黄河引来的水经过过滤,去年直接就通到村里、进了家门!现在我们跟城里人一样,都喝上了自来水!瞧瞧,又方便又干净,这水不含杂质,味道是真的好!”
这个严重资源性缺水的小村庄,同沧州其他地方一样,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许多人患有氟骨症和氟斑牙,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从源头上告别苦咸水和高氟水,是沧州东部12县(市、区)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沧州市去年委托水利部规划了水系水网工程蓝图,以引黄工程为骨干,确立了农村集中供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目前,东部饮水安全问题最突出的12个县(市、区)《利用地上水解决农村饮水总体规划》已经启动,东部12县(市、区)正在逐步建起城乡供水一体化网络。去年,孟村回族自治县唯一的净水厂“王林净水厂”正式供水。之后又建成了牛进庄和王庄子两个配水厂,加上之前已建成的辛店配水厂,一起在今年春天运行。至7月底,各项配套设施安装就位,该县126个村实现了黄河水“村村通”。“引得来,蓄得住,用得好。”在王林净水厂走访时,孟村回族自治县水务局副主任科员吴国堂一边介绍净水厂内沉淀池的功效,一边告诉记者,“9月,县里明确提出下一步要求,今明两年全县实现供水‘户户通’!”
孟村回族自治县联村集中供水是沧州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缩影。“统一规划,城乡统筹,整市推进,户户通水。”这是沧州市政府提出的总要求。“建设一处工程,受益一方百姓。自去年以来,随着引黄规模的扩大和调蓄工程的增加,我们已经形成了新思路。”市水务局副局长董骏马介绍说,新思路体现在3个转变上,“首先,由单村供水工程改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即建设一个水厂,向20到30个村铺设地下管道送水;其次,由利用地下水向利用地表水转变;第三,由单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向城乡供水一体化方向转变。”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市已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19处,继沧州城区居民喝上了黄河水之后,黄骅、盐山、南皮等城区开始集中供水。而且,正在加紧建设通往周边乡村的沿线引水管道,这将使当地180多万城乡居民喝上黄河水。“整个东部地区,原有12座地表水厂,已建和在建的有32座配水厂,我们还将新建3座地表水厂,37座配水厂,扩建2座配水厂。”市水务局农村水利科科长张立发介绍说,届时东部将以大浪淀水库、杨埕水库两座地表水水源为基点,以地下水源为备用补充,形成以净水厂为水处理中心,通过配水站将水送到千家万户的供水网络。“沧州市的运河区、新华区、开发区,沧县、青县(子牙新河以南)、南皮、孟村、盐山、海兴、黄骅、泊头(运河以东)、渤海新区——— 这就是东部12个县(市、区)的集中供水目标。预计今年底,海兴全县百姓都将喝上黄河水。”董骏马告诉记者,“预计到‘十二五’末,能解决222.91万农村人口和41.292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沧州东部地区的老百姓都将告别苦咸水、高氟水,喝上黄河水。”
【责任编辑:赵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