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欢 实习记者 马小颖 隋炳辉)近日,记者一行三人来到安次区落垡镇西马圈村蔬菜基地。
汽车刚进村,远远的就看见一大片的绿,心里一下子敞亮起来。几百亩的菜地,一眼望不到边。
刘全是基地里的一名普通工人,见到我们时,他正在地里忙着给西兰花打药,“这时候正是西兰花的结果期,马上就要长花了,可这几天起虫子了,得赶紧打点药,再追点肥,提高产量。”
见记者来采访,他很热情,一边干着活,一边说话,不过他总不时让我们离他远一点,“要不农药喷到你们身上,弄脏了你们的衣服”。
因为是规模种植,他们使用的各种机械都比较先进,“这个喷雾器的动力来自发动机,只要发动机工作,药液就可以一直往外喷,而且喷雾面积比较大,省力又高效,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现在浇水也采用喷灌的形式,不过因为资金有限,目前还没有做到大范围应用……”
聊天的期间,几辆拖拉机一会儿一趟地从记者身边跑过,一股股粪臭味直入鼻腔, “臭吧,这是有机肥的味道,比化肥好,无公害。”
听着刘全介绍的这些,记者才发现,原来一名现代化的农民也能称得上农业专家了。
被问到自己的收入,刘全笑笑,“在这干,我不图钱。”听了这话,开始记者觉得有点假,后来才发现原来他有自己的“大计划”。
刘全在这个基地工作两年多了,虽说不是自己的菜地,挣了钱也不会归他所有,但刘全的干劲可一点不含糊,管理这些蔬菜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我挣的是经验,是技术,等经验成熟了,我就自己干。”
再干几年,刘全就准备自己承包一片地,利用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和关系搞种植,自己当老板。说到这,他的笑容里充满幸福,也许在他心里,还有不曾说出口的美好蓝图。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说要给他拍几张照片,刘全却不好意思起来,“我身上太脏了,都是泥,还是不要拍了。”可记者分明看见,他脸上的笑那么朴实。
承德市新闻战线围绕中心工作
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