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日报讯(记者 建玉 海波 通讯员 乔志远)“截止到8月25日,我校今年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50人”,望着熙熙攘攘的新生报到场面,平泉县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李殿国兴奋地说,“如果加上即将开始的送教下乡招生,预计今年的招生总数将突破1300人,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又创了历史新高”。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批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产业工人,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从观念中体验认知
平泉县职教中心08级钳焊复合专业学生姚建存家长逢亲戚朋友便说:“孩子现在首钢燕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上班时间不长,月工资已在2600元以上了,能够有现在的工作和收入,我们最该感谢的就是县职教中心”。
现任职于中国电信北京博雅公司项目经理助理的桑忠良是平泉县职教中心09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职业学校学习使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学会了规划自己的人生。学习职业技术同样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同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生和家长的逐步认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市直属的承德工业学校、围场职教中心等6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们都有着共同感受。他们感受着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感受着学生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踊跃而来的生源,最有力地证明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景。
从数字中感受变化
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遵循原则,提出了“3331”工程,即“强化资源配置、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三项统筹;深化办学体制、教育教学、人事制度三项改革;加强示范性学校、实训基地、校长和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完善成人教育网络,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全市职业教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在校生分别由2006年的1.4万人、3.3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82万人、4.7万人,增长幅度分别为30%、42%。
——基础能力明显改善。2006—2010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累计投入6亿多元,新增校园730亩,新增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全市统筹规划,重点建设了数控与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等6个市级实训基地,新增实训设备价值9000多万元。
——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全市25所中等职业学校有国家级示范校1所,国家级重点校7所,省级重点校5所,形成了以承德工业学校、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中专部为代表的一批品牌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学前教育、电工、钳工等专业毕业生在京津等周边地区技能人才市场供不应求,享有较高声誉。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7万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等培训150多万人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09年“送教下乡”工程实施以来,已招收9700多名青年农民学生就读,为推进产业升级,为服务三农,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政策中探寻发展
平泉县职教中心2004届果树专业毕业生王艳丽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现公派到荷兰瓦赫尼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佼佼者之一。
“面向人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为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铺就了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立交桥”。“专业对口升学”制度使全市每年有1000多名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进入2011年,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现代化进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家、省和市《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增强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更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记者从市教育部门了解到,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坚持立足服务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服务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面向京津等周边地区技能人才市场需求,推进以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为重点的改革创新,打造具有承德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学校和特色骨干专业,为承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