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气来袭,亲朋相约关门闭户
在沧州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这家化工厂出事之前,附近的黄骅市羊二庄镇58岁的村民王强(化名)已经在这个园区里干了十来天零活儿,每天七八十块钱的收入,他觉得自己这个年纪还能挣钱,挺满意了。直到化工厂出事后,在沧州工作的女儿打电话问候他时,“严厉”禁止他再去那里干活儿。他这才不好意思地承认:是挺难受,嗓子呛得慌,老咳嗽。在女儿的坚持下,王强决定去离家远一些的港口打零工。
7月20日晚上,受河北建新泄漏有害气体“袭击”的并非只有附近的村民,距事发地15公里左右的黄骅市区也未能幸免。
黄骅市民张先生说,事发当日大约23时左右,家住黄骅市区的他开始不断收到朋友们的电话,内容都一样,都是说“快关门窗”。事实上,他早已闻到了一股明显的异味儿,十分呛鼻子。朋友们的提醒让他立即关上了门窗。
与此同时,家住黄骅市的李先生同样接到了朋友们的短信,也同样闻到了异味儿。李先生说,他当天第一反应就是“有化工厂出事了”。因为与黄骅毗邻的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密布着多家化工厂,在当地,人们已经对此一直担忧不已。
而在闻到这股异味儿后,家住黄骅市区的孟先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在次日零时左右,他实在受不了了,立即开车赶往辛庄子村,将住在村里的两位老人接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发当晚,黄骅市区几乎“全城惊动”,大家互相通过电话、短信提醒亲朋好友关闭门窗。突发事故造成的突如其来的异味,让这座小城黄骅“全城惊动”。
同样,在9月4日发生的沧县建新化工厂三氧化硫泄漏事件中,村民口口相传提醒彼此把门窗关上。而且有沧州市民接到亲朋“关窗户”的提醒电话,居住在沧州市区南部的市民也闻到了异味儿。
600米深井,抽出水来是红色
干零活儿觉得“不舒服,可以不去那里务工。但对紧守着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化工园区”的附近众多村庄来说,面对这片曾以“中捷西瓜”而著称的土地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居民们却无法做到抽身而去。
辛庄子村有村民700多人,还有一家工厂的宿舍,加起来常住人口得有1000多人。这曾经是一个普通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但大约在2004年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村民们说,这是因为他们村东规划成了“化工产业园区”,大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化工厂。一位丁姓村民扳着手指头随口就能数出不下10多家化工厂的名字。他说,这只是一部分,要是全算起来得有20多家。
这些化工厂位于村子东面,占地面积大小不一,最大的占地800亩,于是村民们便将之称为“八百亩”,最小的也得有10来亩。化工厂离辛庄子村最远的三四公里,最近的只有两公里左右。
随着规划中的“化工园区”规模日渐扩大,随着一家家化工企业的落户,村民们也渐渐习惯了此前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一种东西———“臭气”。村民们说,其实这些“臭气”不是人们平时所理解的“臭”,而是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这些“臭气”各有各的“臭法”,经常在夜半时分悄然降临这个村庄。经过好几年的“熏陶”,村民们说,他们甚至已经能够分辨出“臭法”不同的臭气是从哪个厂子放出来的。
7月21上午,记者乘车赶往辛庄子村时,同车的两位村民不时给记者指点:这是某化工厂,这是某香料厂,这是某染化厂……穿过这些林立的化工企业,记者来到辛庄子村头,明显闻到一股异味儿,嗓子也干涩起来。一位村民闻着气味肯定地说,这是某厂放的气儿,那是某厂放的气儿!
除了让人难以摆脱的异味儿,村民们还发现,村子里井水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一位村民说,他们的井已经打到600米深了,可抽上来的水刚流出水龙头时,明显发红。这样的井水,村民们不敢用了,只好花钱买净化水。但这样的生活成本让村民们难以接受,大家洗衣服、洗澡甚至熬粥时,也只能用这种“红水”。
还有村民说,随着化工园区的建设,当地还曾经发生过庄稼死亡的事情。一位村民说,他们平时呼吸着这样的“臭气”、用着这样的“红水”,就算一时半会儿出不了什么事,但大家都知道,其实每个人的健康都在或多或少受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