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大家眼里,早在1956年,唐山市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就已确定城市性质为“重工业城市”。
“河北早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连。”有关专家说,1953年国家谋划的156个“一五”重点项目,在河北城市建设的就有8个。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唐山迅速崛起为我国新兴城市。
但在开滦煤矿工作人员董泽民的记忆里,长期的地下开采换来了工业的繁荣,同时也留下了1800多公顷的采煤塌陷区,垃圾成山、污水流溢。
城市的和谐不仅仅是繁华。
2000年,唐山市提出“创建工业生态园林城市”,着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2008年初,唐山市大力推进“从工业之城向生态之城”的转型,分布在市内的50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外迁。同时,全力整合采煤塌陷地及其周边地区,两年后,南湖生态城赫然屹立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塌陷区上,过去的“工业疮疤”变成了城市的“绿色之肺”。
“如果说震后30年唐山涅槃重生,那么正在进行的城市转型无异于第二次涅槃。”董泽民骄傲地说。
和唐山一样,河北城市日益追求生态、宜居。2010年,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9平方米,设区市二级以上天数全部超过310天,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积,而是天蓝水碧、空气清新。
孙燕北说,党的十七大提出“城乡统筹”,我省在“十二五”规划中,也特别提出积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城市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统筹人与城市、自然的和谐,未来的河北城市,必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河北日报记者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