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为人民谋幸福:从寻求温饱到提升品质

    《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西方人士曾预言,没有一个中国政府能够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但创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而且还领导人民从丰衣足食走向幸福富裕。

    (一)

    在省会南三条古玩市场,退休干部老陈经营着一个收藏粮票、布票的小摊位。老陈说,收藏票证是为了留住一段记忆。大学生小郑常常来这里看看有没有新的藏品。小郑说,他并不关心那段历史,他更关心这种藏品今后会有多大的升值潜力。

    老陈叫陈焕敏,原是省粮食局的干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参与全省粮票的发放和城市粮食供应工作,直到1993年粮票正式退出市场。退休后的老陈忘不了那段历史,收藏、研究票证就成了他最主要的业余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年人均占有原粮不到210公斤,根本吃不饱;年人均棉布只有7尺,不够做一件成人衣裳。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温饱问题,粮食成了管理最严的物资,人一出生有了户口的同时,就有了粮食关系。粮票就像是通行证,城里人出差、乡下人进城,都必须带粮票。布票是从1954年开始实行的,每年发多少布票,都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来规定,我省大概是人均1丈7尺3寸左右。”听老陈讲这些时,小郑总是一脸的茫然。

    “排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菜店、食品店、百货店到处都是拥挤嘈杂的‘长龙’,大家手中攥着各种票证等待购买数量有限的商品。”81岁的韩葆珍大妈说,对那个时期最强烈的记忆就是永远排不完的队和手中总也不够用的票证。

    “计划经济时期,我省大概有65种商品凭票供应,老百姓过着整齐划一的‘票证’生活。”省商业协会秘书长曹润亭说,票证制度,在商品匮乏时期保证了居民的基本生活。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赵耀光】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