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厅长王志欣表示,今年,我省将优先支持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境外战略资源基地,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转移饱和生产能力。同时,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国际经营水平。
“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展国际化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境外市场的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建国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韩国都设立了销售公司,公司的视野更宽了,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巨力索具“走出去”的探索给省内企业树立了榜样。王志欣说,今年,我省将继续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围绕实体企业开展收购、兼并、重组、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获取资源开发权、知名品牌、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强力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激发外贸潜在动力
“今年我省首月的外贸统计有些出乎意料,不仅增幅高,月度进出口规模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王志欣说。
据石家庄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47.3%,其中,出口60.6亿美元,同比增长33.5%,进口呈现井喷,进口值达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3.8%。“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我省外贸已经摆脱了外需不振的阴影,回归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隐忧犹存。”
王志欣心中的隐忧,是指我省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优化。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低于全国22.2和15.4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中,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三自三高”产品出口少;流通型企业绝大多数停留在经营商品上,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仅有一家公司在尝试。
“从此前的进口指标,也能看出我省疲软的出口后劲。”王志欣介绍,2010年,我省进口机械设备占比不足9%,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仅占7.7%。“这表明企业技术更新改造不积极,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慢。另外,招商引资引进外向度高、带动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还不够多,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出口的后劲。”“外贸出口最需要激发潜在动力。今年,我省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王志欣说。
出口基地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去年,全省认定省级出口基地16个、出口基地企业23家,确认了重点培育的24个出口聚集区、30家出口骨干企业。全年,全省4个国家级、16个省级出口基地共计出口67.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30.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