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顺给记者讲述烈士的事迹 河北日报记者四建磊摄
在征得其他烈士后人的同意和支持后,杨文顺开始为迁建烈士墓忙碌起来。为了筹集所需经费,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又一咬牙,卖掉了院里120棵长了十多年的大杨树。在他的感召下,梁家营乡全体党员纷纷捐资,很快筹集了3万多元。杨文顺不仅主持完成了8位烈士的迁葬,还找人为烈士们一一刻碑,并且加树了一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主碑树在中间。一个小型陵园很快建成。
从此,杨文顺便与烈士英魂朝夕相伴。夏天草木茂盛,他顶着太阳割草,不让青草埋没烈士墓冢;冬天风雪频仍,每次雪后他都把烈士墓的积雪清扫得干干净净。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小陵园的存在。清明,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祭扫烈士墓;“七一”前后,村里的新党员会集中在烈士墓前宣誓。他为同学们讲述烈士故事,教育他们珍惜美好生活,学好本领,报效国家;他谆谆教导年轻党员要牢记党员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个小陵园发挥的教育作用不小哩。”湛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振河告诉记者,2009年村里建设新的党支部办公室时,一度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是杨文顺无偿提供了一块宅基地,解了燃眉之急。党支部办公室就建在烈士墓附近,哪个党员从烈士墓前经过,都能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15年朝夕共处,杨文顺已经习惯了与烈士墓相伴——“每天打开房门,看到烈士墓冢,心中就有一股温暖,感觉好像他们永远与我在一起。”所以,当听说高碑店市准备把所有的散葬烈士迁葬到市烈士陵园时,杨文顺起初怎么也想不通。但经过市民政局做工作,他很快理解并决定支持:“集中到市烈士陵园肯定能够更好地保护烈士墓,能让更多的人受教育,我举双手赞成。”(河北日报记者四建磊)
【责任编辑:赵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