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杨文进)具有300多年栽培历史、曾经作为贡品、濒临绝种的著名水稻品种胭脂稻,将于今年9月上市销售。昨日,记者看到了唐山顺新食品有限公司的胭脂稻样品,并品尝了香气馥郁的胭脂稻粥。
从外观看,胭脂稻样品与普通稻种相比,长有明显的两三厘米的芒,米粒加工后呈浅粉色,有纵纹。该公司负责人赵文广介绍,他去年在全国农展会上听专家介绍了胭脂稻,随后与丰南区培育稻种的李明取得联系,并聘请李明为技术顾问。该公司已购买了300公斤稻种,计划在60亩培育基地上进行播种。目前,他们对土地进行了翻耕,准备好了沼渣等有机肥,打了两眼机井。该公司已申请注册“御田胭脂稻”商标名称,并设计出产品包装,今年9月即可上市销售。一直培育胭脂稻的丰南区63岁农民李明介绍,胭脂稻开花时为红色,做熟饭后揭锅香味扑鼻。
胭脂稻是我市丰南区王兰庄镇特有的珍稀特种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1990年出版的《丰南县志》记载,胭脂稻外观形似旱粳子,有芒,胭脂米呈椭圆形,粉红色,味清香可口,特点是出饭率高,饭粒回锅三次不仅不烂,还可伸长三倍左右,俗名“三伸腰”。丰南县栽培胭脂稻始于清乾隆元年(即1660年),地点在王兰庄北的菱角泊,面积曾达850亩,亩产在200公斤左右,到解放初期仅剩数十亩。1954年,毛主席在查阅古籍时得知王兰庄产胭脂稻,给河北省委写信询问此事,并建议粮食部门收购一些用来招待国际友人。丰南县粮食部门于是收购胭脂米5万公斤送到北京。1962年,胭脂稻标本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声誉大振。《丰南县志》记载:胭脂稻已经于上世纪70年代绝迹断种。
据清代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和《顺天文化府志》记载,清康熙东巡时,民间官绅进贡红米,煮熟后色红如胭脂,有香气,回锅三次,米质不变,色香犹存。康熙品尝此米后,赐名“御田胭脂米”。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描写黑山村乌庄头交租,有“御田胭脂米两石”的记载;七十五回中写道:贾母因问道:“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此处的红稻米便是胭脂米。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