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景县杜桥镇小辛庄村老房拆迁时,一村民从墙洞发现地契、契尾(相当于现在的房产证)以及其他各种记事文书共百余份。这些地契盖有当时景州(景县当时名为景州)的官方以及经手人的印章,记录了家族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民国共5个时期的土地交易情况。经专家鉴定,其中最早的一份是道光十五年地契,距今已175年。图为部分地契。李耀荣 摄
中新网衡水2月18日电(崔志平 李耀荣) 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处18日透露,该市景县杜桥镇小辛庄村老房拆迁时,一村民从墙洞发现地契、契尾及其他各种记事文书共百余份,记录了该家族从道光至民国5个时期的土地交易情况。经专家鉴定,其中最早的一份是道光十五年地契,距今已175年。
据该村民介绍,文书是其先辈遗留下来并由其父亲40多年前藏在墙洞中的。由于房子已30多年无人居住,家人都将此事遗忘,直到拆房收拾东西时,才无意中发现。经整理,地契分为5个时期,迄今年份最远的是道光年间,最近的为民国时期。这些地契盖有当时景州(景县当时名为景州)的官方以及经手人的印章,记录了家族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民国共5个时期的土地交易情况。
记者18日看到这些地契使用的是被誉为“纸中之尊”的宣纸,质地优良、经久耐存。大部分地契保存较为完整,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触摸手感绵软。
衡水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王耀宗称,这些地契的史料价值和市场价值都非常高。一方面,可追根溯源,了解当时一个家族的土地交易情况,对研究民国时期土地计量单位以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折射出当时整个村庄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完)
【责任编辑:赵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