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风投亟待“注资”
短短时间,2009年6月成立时只有1亿元引导资金的河北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投资规模已超过7亿元。“但实际上,每年我们可以用来直接投资的资金只有不到1亿元。”该公司项目评审部刘旭东表示,由于资金不充裕,许多本该投资的好项目不得不搁浅。
而在洽谈会现场,记者发现一些来自北京、天津、广东、河南、江苏等地的投资公司开始尝试与河北企业的合作。“我们在投资集团下设立了35支投资基金,目前投资规模将近200亿元。”由于江苏省国资委管理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投资经理张炜表示,这35支基金组建模式十分灵活,既有可以引入国有、民营不同股东的公司制基金,还有纯粹由民营资本组成的基金,35支基金根据各自基金存续期的不同,还可以进行组合投资。“在国有投资集团下设立模式灵活的基金还可以有效的规避‘政府意识’。”张炜认为,这可以保证投资项目完全处于“市场意识”控制之下,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
“我们也在尝试建立下属的基金。”河北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有负责人表示,但由于“家底太薄”,引导基金的吸附能力也无法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的风险投资规模较兄弟省市差距很大,急需进一步补血。”
一些技术过硬但同时资产少得可怜的科技型企业不得不尝试与国外风投接洽。手中握有“纳米碳电池”技术的保定电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冀金锋表示,一家德国风投看中他的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
“国外的风投资本雄厚,科技型企业更易从中获得资助,但许多企业家不了解国外风投的资本背景,这其中可能隐藏巨大风险。”有投资经理表示,一些国外风投注资国内科技企业优秀项目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封杀”,国外风投可能通过手中握有的股权干扰国内企业发展,同时暗中扶持其国外同行企业。“南孚电池就是因为被国外投资公司控股,结果在欧洲遭到全面封杀,大量产能停产。”
“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主要服务于省内企业,除了给企业注入资金,我们还会帮助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等一揽子增值服务。”河北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刘旭东表示,省外风投公司则更多关注于在河北淘金,而非扶持产业发展。而外部风投资金带来的产业发展风险更急切的要求我省给予本土风投更多扶持和关注。
【责任编辑:刘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