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寇国莹)作为“西松安野中国劳工案”的调查人、与日本“支援会”的联络人,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宝辰参与了从最初调查到最终解决该案件的全过程。“西松安野劳工案”历经18个春秋之后,在诉讼大门关闭的情况下,中国劳工与日方加害企业达成和解,并获取了认罪道歉、建立纪念碑和经济赔偿等三项重要成果。
刘宝辰教授以一名中国学者的身份,在西松建设中国劳工案中,多次在日本法庭出庭作证,证明中国劳工在安野工地所受的奴役和摧残,为中国劳工向日方讨回公道,尽了一名中国学者的良知与努力。
■18年为中国劳工维权
2009年10月23日,日本广岛安野中国受害劳工联谊会代表抗日战争期间被强掳到日本广岛安野的360名劳工,与曾经掳役迫害他们的日本西松建设公司达成和解。这是在近4万名中国劳工中,继“花冈事件和解”后第二个取得“和解”成果的案例。
2009年12月20日,西松安野友好基金劳工补偿金首次发放仪式在济南进行。
2010年10月23日,“安野中国人受难之碑”在日本国土上、中国劳工60多年前曾经被劳役的工地上竖立起来。
所有这些成果,都和一个人紧紧相系,他就是刘宝辰,河北大学华工问题研究室负责人、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生导师。作为该案件的调查人和与日本“支援会”的联络人,刘宝辰教授参与了从最初调查到最终解决的全过程。
二战被强掳至日本中国劳工,是一群被历史遗忘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宝辰接触到这个历史断面,激起了他莫大兴趣。从1992年开始,刘宝辰便“上山”、“下乡”,去深山、边远乡村寻找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劳工,挖掘活生生的历史素材。上世纪90年代的关键词是“下海”,刘宝辰的举动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形成极大的反差。
从前期调查到正式和解,“西松安野中国劳工案”前后经历了18年。而这18年,也是刘宝辰孤独前行的18年。一路行来,颇为不易。
光是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北京等地奔波寻找探访幸存劳工,刘宝辰和他的助手们就不知翻越了多少道山梁、走过了多少里路。
■数次在日本法庭作证
刘宝辰教授作为前期调查人和诉讼期间中国劳工顾问,见证了每一个历史时刻。他以一名中国学者的身份,数次在日本法庭出庭作证,为二审胜诉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但终因政治原因,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中方败诉。
日本关闭诉讼大门,对于幸存劳工而言,和解成为较为可行的出路。经过艰难的谈判,刘宝辰曾经为劳工设计的三条要求得到基本实现:日方企业认罪道歉、建立纪念碑、经济赔偿。
刘宝辰教授表示,实事求是地说,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所限,此次和解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他依然对日本最高法院以《中日联合声明》等为由剥夺了民间索赔的权利感到强烈愤慨,依然真诚地希望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从“正义”与“公理”的立场出发,及早解决所有被强掳中国劳工的赔偿问题。
不管怎样,2010年10月23日,一座见证中国劳工被奴役历史的纪念碑在日本国土竖起,这是中国劳工长达18年艰苦斗争的结果,也是刘宝辰作为一个学者进行的前期调查和所有努力的见证。
■维权仍在继续
12月3日,刘宝辰教授赶赴青岛,同来华的安野联谊会日方成员进行了会谈,针对下一步如何寻找劳工及其家属进行了部署。今后,刘宝辰还将前往河南、山东、宁夏、甘肃等地寻找“西松安野劳工案”那些仍未有下落的劳工,将现有争取的成果,尽快告知他们,这不仅对挖掘丰富日本强掳中国劳工的史料有益,而且,将有限的补偿给他们,也是让这些老人在有生之年得到安慰。
最近,“中国人权发展基金委员会”向刘宝辰教授发放了聘书,聘请他担任解决战后遗留问题专家咨询组成员。刘宝辰说,委员会会经常咨询我一些问题,我知无不言,会把自己的经验和建议毫不保留地提供。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