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年前,开滦的产业结构还是‘一煤独大’,煤炭主业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成以上。”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说,如今的开滦,已经把发展触角延伸到煤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领域。依托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开滦可以生产32种煤化工产品,形成了我省最完善的煤化工产业链条。
“节能减排‘双三十’工程实施以来,我省重点国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周杰说,我省国企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化工等领域,重点企业几乎都是能耗、排放大户。面对资源短缺、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门槛日益提高等重重压力,和开滦一样,我省重点国企纷纷放开手脚,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迟早会因为资源、能源的衰竭而陷入困境。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向产业高端迈进,才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0月7日,一个好消息从河北钢铁集团传来——舞钢公司生产的高级别核电用钢填补了国内空白,将用于“中国首个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及福建福清、山东海阳等多个核电项目,标志着我国高级别核电用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宣告结束。在冀中能源集团,技术进步同样推动企业发生着变化——依靠洗煤工艺的革新,该集团的精煤产量突破1064万吨,成为全国第二大焦煤基地,年增创效益7亿元。
初步统计,3年来,我省重点国企科技创新呈明显加速态势,成为历史上科研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个时期。仅今年上半年,我省重点国企累计实施337项科技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208种,其中34项填补省内、国内空白,增创效益11亿元,国企方阵经济效益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有力地带动了全省企业向产业高端迈进。
节能减排的深入实施,不但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反而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3年来,我省省属国企资产总额、利润、利税指标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省属国企的资产总额为3660.9亿元,利润101.7亿元,预计今年底,资产总额将达到5500亿元,利润120亿元,实现大幅增长。(河北日报通讯员 张晋颖 本报记者 许卫兵)
【责任编辑: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