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重于生命
——记北京军区驻冀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上)

怎么办?看着疲惫又有些焦躁的战士们,江汉刚认识到,只靠蛮干不行,必须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

江汉刚成立了一个课题攻关小组。白天,他带人四处采集土样,分析对比泥土特性差异;晚上,和大家一起研究气候特点,修补方案。很快,解决方案产生了:排水清淤、砂石回填、加高路拱、通风采光、深挖边沟。按此方法,他们提前6天高标准完成升级道路改造任务。该方法被大家风趣地称为“江氏筑路法”,在当地迅速推广。联利团工兵处处长萨克上校评价说:“中国工兵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雨季道路施工难题。”

在利比里亚驻有40多个国家的维和部队,是各国军人“比拼”的大擂台。江汉刚常和战友们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要努力做好;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要努力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中国维和军人的“品牌”。

2008年11月,中国工兵分队受领了修复绥德鲁机场1400米土质跑道任务。官兵们昼夜苦干,进度很快。一天,联利团工程师艾里到工地用仪器检查后,称赞质量不错。可江汉刚再三查看后,要求中队长石绍波返工。

“跑道已修了一半,各项指标也都符合要求。”石绍波不解。

“你们选择的砂土比例不对,砂子太少、土太多,看上去挺平整,一到雨季,固定翼飞机就不能起降。”江汉刚抓起一把回填土,在手里用劲儿捻着,“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中国质量!”

随后,江汉刚带领官兵在方圆数十公里内搜寻砂石含量大的土,重新铺垫压实。验收时,艾里握着江汉刚的手说:“你们的标准是一流的,你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是一流的。”

2008年11月底,距离第七批维和工兵回国只有20多天了,不少官兵沉浸在回国的期盼中。恰在此时,他们接到了当地政府修复“Gee”河上一座毁坏桥梁的请求。该桥梁是利比里亚向南方运送重建物资的通道,当地政府曾几次希望有关方面帮助修复,但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始终未能如愿。这个工程该不该接呢?接吧,架桥风险很大;不接,就意味着中国工兵没这个能力。江汉刚最后决定: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修复该桥。

江汉刚和战友们每天早上5时多就开工,冒着近50摄氏度的高温,靠着肩扛手抬,奋战15天,一座利比里亚国内最长的单层双排钢结构贝雷桥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工兵团驻地在河北,架桥所用钢构件也由联合国采购自河北,江汉刚给这座承载着中国军人和平梦想的桥梁,起了个响亮的中文名字——— 冀河大桥。

【责任编辑:王新华】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