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区从沙尘暴加强区变减弱区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洁)据河北省林业局消息,河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连续投入最多、成效最为明显的生态建设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资95.1亿元,共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162万亩。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由33.7%提高到57.8%,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崇礼、万全、丰宁、滦平等县谋划实施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的精品示范工程。在2010年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中,我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合格面积保存率达到99.9%,在34个被检查单位中有27个县(区、场)达到100%。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2005年全省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达到33.2%,1156万亩农田和1650万亩草场得到有效保护。最近3年,工程区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分别比2000年减少了18%、43%和22%,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
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地依托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干鲜果品基地、林板(纸)原料林和饲料林基地。各类林(果)产品加工企业达500多家,年加工增值达4亿多元,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工程区人均GDP年均增长34.8%,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56.4提高到目前的71.2。
工程区的农民收入也明显增加。数字显示,工程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662万亩,户均退耕5.9亩,退耕还林钱粮补助达到68.5亿元,户均6100元。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456元增加到2008年的3471元,年均增长17.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
据省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国家已确定2013年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目前,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和巩固成果阶段的关键时期:工程区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集中连片、易于治理的地块已基本治理完毕,剩余地块多是岩石裸露、沙化严重、地块破碎的荒山荒沙,工程造林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此外,一些已治理的地区,植被刚开始恢复,稳定性差。
【责任编辑: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