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则源于平乡自行车被迫和主动寻求的产业升级。
华丽转身 中国四大自行车产业基地平乡升级路
谭增华,河北强久(集团)公司董事长,作为平乡自行车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企业负责人和平乡自行车发展30多年的见证人,为记者梳理了中国和平乡自行车发展的一段简要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国自行车制造正是高速发展时期,其时珠三角、长三角、天津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谭增华介绍说,“当时的平乡还处于生产零件、组装和贴牌的初级阶段。”
据记者了解,平乡县自行车产业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彼时平乡人凭借灵敏商业嗅觉,率先做起来自行车零件加工制造的生意,随后开始逐渐涉及组装整车、贴牌等。平乡县委书记李江山介绍说,经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平乡自行车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平乡已形成了集整车、童车及零配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集群,拥有企业摊点3500个,规模较大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超5000万元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4家。年产成车500万辆、童车1500万辆,零部件组装能力1000万辆,年产打气筒5000万支,鞍座、轴承的配额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自行车产业产值占据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GDP、财政贡献率均超过30%。
从被牵鼻子到主动寻求转型
能够实现这样的华丽转身,其实完全源于平乡自行车行业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被迫到主动参与的产业升级过程。
“我们的老厂主要生产自行车零配件,脚蹬、鞍座等,在整个自行车产业链中,属于附属行业。”董荣须告诉记者,而2008年正式投产的新厂区,则将发展重点放在了童车领域,而市场,则主要放在了南美、中东和欧洲。
董荣须表示,最初的产业升级其实是“被迫的,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在和海外客商交往过程中,以恒驰集团为代表的平乡自行车生产企业意识到了自身与市场、尤其是海外高端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欧洲市场为例,我们去欧洲考察当地市场,发现欧洲市场的需求已经领先了国内数十年,比如一个私家车主,人家的车后面一般都有4、5个支架,专门用来负载不同用途的自行车,有山地车、城市休闲车、表演车等,他们对于自行车的需求,已经到了娱乐休闲的层面。而且这些自行车大都价格不菲,7000欧元一辆很普遍。”而另一方面,董荣须表示,海外市场对于自行车本身材料、功能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近两年流行的锰合金、碳纤维材料,这在国内市场上还属于高端生产领域。
而以目前主要出口产品童车为例,“欧洲市场强调安全性能和材料,南美市场强调运动型,中东市场强调外观,都有各自细分的特点。”董荣须表示,选择童车作为打开海外市场的突破口,本身也是为了在细分市场上先站稳脚跟。
如果说这样的产业升级还属于“被牵着鼻子走”的阶段,那么最近几年,平行大部分自行车企业则也在主动寻求升级之路。
他举例说,平乡县对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实行17%的抵税政策,推动“产业技术装备革命”,专门制定扶持奖励政策,从县财政安排300万元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对企业购置和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生产设备,按投资额的10%予以奖励,推动全县企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设备革命”,重点引导企业新上国内外流水生产线,“机械手”焊接设备、烤漆以及检测科研设备,淘汰家庭作坊、粗放型生产工具。去年以来,20多家自行车企业已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同时,该县还强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规模创新,产业关联度和竞争合力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