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快巴侧门通向路边站台,可供乘客上下车
效益:造价低九成,污染零排放
立体快巴引发的关注是空前的。
甚至英美等国家的一些媒体也纷纷对此报道。美国《郝芬顿邮报》8月3日报道了这个创新构想。次日,当地一家网站便有1500多名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有人甚至惊呼“美国创新能力走下坡路、已被中国‘打败’。”8月17日,《纽约时报》则以封面形式对立体快巴加以报道,再次在全球引发高度关注。
立体快巴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关注,宋有洲认为,除了其致力于解决拥堵问题之外,还在于其高效低碳的定位。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突出,城市交通污染已成为顽症……国家环保总局的一项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大雾天气中,汽车燃油造成的污染占39%。
关注到这些,宋有洲在设计立体快巴时,完全采用了电力驱动。
他介绍,快巴的动力来自电能和太阳能,在快巴线路沿途设置充电桩,利用700V电力及电容实现为车体快速充电,同时站台顶面以及天桥顶盖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可为车辆及站台提供有效的清洁能源,从而彻底实现有害气体零排放。
至于高效,宋有洲常拿各地正在大力建设的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BRT系统来做比较。
据了解,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避免耗费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快市民出行速度,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将会逐步实现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50%-70%。根据国家已审批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未来十年将新建轨道交通2500公里,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
但宋有洲看来,这些公交系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地铁造价高、工期长,BRT占用道路资源多……相比之下,快巴具备很多优势,只需在现有路面上加宽0.6 米左右,同时加铺2条轨道,包括车辆在內每公里综合成本约5000万元左右,较地铁每公里造价5至8亿低了九成,一年可建40公里,而建同样里程的地铁则需3年。
“最为重要的是,快巴比地铁和轻轨灵活。”宋有洲介绍,快巴的车厢是可以卸载的,在非高峰期,可以只开一节或两节车厢,发车间隔时间也可自由调整。同传统公交相比,夜间不使用时,立体快巴可停泊在车站,不需另建停车场。
宋有洲强调,按照设计,立体快巴一趟运送人数可达1200人至1400人。按40辆40公里线路往返计算,日可载客约40万人次,规模与地铁相差无几。
【责任编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