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高调放大本地历史文化亮点,是许多霸州人没有想到的。此前在戏曲界仅有梅兰芳先生拥有独立艺术馆。“‘小题大做’,树国家级品牌,造国际级影响。”霸州的思路彰显着大气。
而李少春大剧院建成后的影响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2006年起,依托大剧院,霸州推出“月月唱大戏”活动,将每月28日固定为文化演出日,邀请省级以上知名团体演出,梅葆玖、叶少兰、李维康、于魁智等中国戏曲界所有名家几乎都曾来过。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大团、名角的演出,同时还吸引了不少附近省市的戏迷前来。如今,许多外地剧团主动联系剧院演出,全年12个月的演出计划总是在年初就被排满。
在霸州华夏民间收藏馆里,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是省内首个以国家级称号命名的文化场馆。它体现了决策者的眼光和魄力:“一个县级博物馆没有多大魅力,不如将其做大,预留大的空间做民间收藏。这既为收藏家提供了场所,又为老百姓提供了文化服务,互惠互利。”2007年,北京收藏家王明玺老人大半生收藏的自行车引到霸州,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自行车博物馆,20多个国家、不同年代的自行车共有500多辆,在收藏规模、种类、展品独特性方面均居全国第一。
“国”字号文化现象开始在霸州成长。2007年,中国作协诗刊社全国诗歌笔会在霸州举行;2008年,益津书院成为国家画院创作展览基地;2009年,霸州海润实业有限公司收购河南男乒,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乒超俱乐部的县级市……
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令霸州百姓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投身文化事业的激情与梦想。在霸州,平均每三、五个村就拥有一个农民剧团,普通票友每周六都可以登上李少春剧院的小戏楼一展才艺;民间诗词爱好者自发创办起谷风诗社、梅花诗社、龙泉诗社等8大诗社,其中谷风诗社成立18年来创作诗歌万余首,发表作品600余首,获各种奖项80余人次;书画爱好者到益津书院听名家讲座、切磋交流,每年都有不少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并出版发行。
政策扶持,机制引导,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角
【现场】
8月21日清晨,霸州王庄子乡王圪垯村农民公园,几位老人又像往常一样吹起魔笛,架起皮鼓,唱起婉转动听的北方昆曲。
“如果不是村里扶持,差点就听不到昆曲了。”村戏曲协会副主席卢香瑞告诉我们。原来,北方昆曲是在王圪垯村流传已久的传统剧种。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大都一门心思忙着办企业挣钱,昆曲一度面临失传。后来,村集体出资购置服装、乐器,请老艺人办戏曲培训班,鼓励大家学戏唱戏,还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供大家休闲的农民公园。村民们对戏剧重新投入了热情,不仅传承了昆曲,还一口气组建起京、评、梆、昆四个剧种的小剧团。
【调查】
“政府要多为群众提供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角和受益者。”杨杰说。
在霸州,接二连三的文化活动总让人目不暇接。全市建成500个基层文化共享服务点,每年开展文化下乡演出不少于500场。假日文化工程、“月月唱大戏、周周小剧场”、“彩色周末”等常态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少儿艺术汇演、农民文艺汇演、元宵晚会和元宵灯会等专项活动各具风采;戏迷票友大赛、书画比赛、摄影展、诗歌会等活动凸现地方特色。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