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一天,位于村子后面的张家口市环城快速路动工了。建好后的快速路西环线像手臂一样,将瓦盆窑村揽入城市的怀抱。此后,伴随着桥西区浅山区开发、城中村改造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瓦盆窑村紧紧抓住机遇,盘活土地资源,实施了新民居建设。内设商场、超市、幼儿园、医疗站、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的新民居建设规划圈形成了。2009年10月19日,村民们兴高采烈地领到了新房钥匙。
据了解,新民居建在牛槽洼,位于赐儿山脚下,西环线旁,共建了8栋楼530套新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安置村民678户,全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均按1340元/平方米的成本价分配到一套楼房,至此,全体村民实现了从棚户区整体搬迁至新民居。
“我家在22号楼5单元301,两室两厅,卧室是飘窗……”王先生领着记者逐一参观各个房间。“新楼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直通卫生间,今后就可以在家里洗澡了。”王先生的话中透着喜悦。
农民失地不失业
王先生在村里土生土长,此前,他和老伴承包了村里4.44亩山坡,栽种了苹果、李子等,刚种时苗小收益少,辛辛苦苦一年才挣一二千元,到了盛果期,收入也就四五千元。瓦盆窑村有413户人家,像老王这样有地的村民有30余户,每户一份地,大都是三四亩。全村总占地面积为621亩,由于土地贫瘠,只能种植杂果经济林,剩余土地为荒山荒坡。全村共有708人,有劳动力的419人,90%的村民靠外出打工谋生。村里发生的变化曾让大多数村民思考一个问题:村民失了地,今后的生活如何安排?
瓦盆窑村两委班子未雨绸缪,在新民居建设之初,便与浅山区项目开发部门签订了协议,瓦盆窑村整体开发后,将来建成的物业管理、商场超市、幼儿园、医疗站、活动中心等配套项目优先录用瓦盆窑村民,村民失地不失业,使全村的产业结构实现从农业向商业的转变。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村民将来的安居乐业,也科学地破解了瓦盆窑发展的困境。
村集体将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浅山区物管公司,下设物业管理、绿化、运输等子公司,仅此一项就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村里承诺,从事就业的人员可以享受到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三险”保障,男60岁、女50岁以上的村民每月人均还可以领取4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作者:燕赵都市报驻张家口记者刘雅静
【责任编辑: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