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多月,大枣就到收获季节了,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康丙保没事就打开国家商标局网站看一看,他们第二次申请注册的商标已经两年了,可到现在还没有公示。“一个商标用了4年时间还没有注册成功,真是太难了。”康丙保十分无奈。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河北省有商标8.2万件,与经济发达的广东(52万件)、浙江(39.6万件)、山东(16.5万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也与河北省农产品生产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已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已达74.98万件,河北省只有8000多件,著名农产品商标更是少之又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无商标之“苦”
行唐县地处山区、半山区,是石家庄红枣、小米、核桃等农副产品的主产区之一,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该县农产品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商标。
一直从事红枣种植销售的康丙保告诉笔者,他们种植的红枣虽然质量很好,但由于一直没有自己的商标,产品进不了超市和商场,枣农们只能把枣卖给枣贩子。价格大多也是枣贩子说了算,常常是一年忙到头只赚个辛苦钱。同时,由于农民缺乏品牌意识,大枣生产销售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完善的营销体系,往往是高品质产品卖不出高价格。
“商标是品牌之本,没有商标就没有品牌。由于注册商标少、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我省的农产品往往是高产量、低附加值,有的农产品则被贴上其他省的商标进入市场,身价虽然翻了几倍,但大头却让别人赚了去。”河北省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督管理处处长张玉波说。
“比如我省的蔬菜,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北京市场的占有率达50%,但我省蔬菜在北京市场远不及山东菜有名气,特别是大型超市,难见河北品牌菜的身影,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我省蔬菜基本上没有注册商标。”河北省商标协会会长李继红说。
◇注册商标之“难”
“这几年,农产品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商标也不会有市场。”吃够了无商标苦头的康丙保是觉醒较早的农民之一。2006年7月,他依托行唐县林果研究会向国家商标管理局提出了“太康”牌甲壳素红枣商标注册申请,同时,以“公司+商标+农户”的形式向市场推广,“太康”牌甲壳素红枣产品以其高品质和高营养价值很快打入北京、上海、南京、大连等大型超市、商场和药店。
正当康丙保满怀信心闯市场时,2008年,他得到消息,“太康”商标因与河南省太康县重名被驳回(县域行政区划名称不允许作为商标名称予以使用)。这意味着用两年时间花心血树起的“太康”品牌,将是无效商标,不再受法律保护。
虽然很受打击,但康丙保没有灰心。为做大做强甲壳素红枣产品,2008年7月,康丙保联合行唐县22个村的451户农民成立了几丁质(甲壳素)红枣专业合作社,并以行唐县甲壳素红枣联合会名义再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注册“太唐”商标的申请。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