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年报讯(记者李国静)环绕京津,经济的差距曾经让两地对河北的人才影响不是辐射而是虹吸。河北2004年提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概念,并签署《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然而,一体化的进程目前而言还是较为缓慢。北京市近日公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北京规划”)。这一规划纲要对河北有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北京变化:户籍就是待遇 北京新规划“破冰”
“北京规划”中称,北京将完善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制度,畅通高层次人才落户北京的政策渠道,充分保障各类用人单位对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落户需求。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逐步推行京津冀地区互认的高层次人才户籍自由流动制度。
河北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多年从事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研究的王建强称“户籍互认”是“破冰之举”。他表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河北已做了多年,但进展缓慢。河北的态度一直很积极,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各方面政策全部开放,但是京津,尤其是北京的态度不太积极。从一定意义上说,户籍就是待遇,北京提出京津冀户籍互认,将促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
目前人才户籍自由流动制度的详细内容还不得而知。据专家预计,非京籍的河北人才,如果被北京用人单位界定为“高层次人才”,则有望在北京享受和当地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等待遇,京籍人才在河北同样如此。
河北调整:新的中长期人才规划正在制定
“北京规划”中,除了京津冀户籍互认制度,还规定要发挥首都人才资源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围绕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成立区域人才资源合作组织,加强人才资源战略合作,加快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进程。结合首都产业的区域转移,按照“人才+产业”的发展模式输出人才资源,实现人才紧跟产业流动、人才流动带动产业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