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影片发行更是不遗余力占据暑期档电影市场的主动。“影片的全面上映时间特意由原定的7月28日唐山抗震34周年纪念日提前了6天。”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公关部负责人介绍,作为影片发行的又一策略,最近公司刚刚推出了电影花絮之《大制作篇》,目的就是“不断制造对影片的关注点”。
“营销体系的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河北还需从《唐山大地震》中学习借鉴。”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耿同立说。
探索自有品牌的文化市场主体的成长路径
“我们正在考虑制作一部有关唐山大地震的电视剧。”姚建国透露,剧本将改编自电影版《唐山大地震》或《但愿人长久》,出品方仍然是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
名不见经传的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经为多部影视作品担任制片方。
趁热打铁,唐山欲抓住“唐山大地震”的品牌效应打造本土文化企业。
姚建国坦言,在《唐山大地震》的运作过程中,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影视生产方面的宝贵经验。
“影视方面的投入和回报成正比,大投入就有大回报。这是最主要的经验之一。”郭彦洪认为,目前我国影视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小投入的影视作品往往被“淹没”在众多作品里,难以获得市场青睐。
“要勇于做大投资的大项目。”姚建国说,“今后还要做超过《唐山大地震》投资规模的影片。”
7月27日,河北省有关影视创作题材的一场规划会在石家庄召开,风头正劲的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也带来自己的创作题材。
“在创作风格上,我们还将立足于主旋律,同时进一步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娱乐性的题材和内容也会涉及。”姚建国坦言,他们对题材的选择比较苛刻。
通过电影《唐山大地震》淘到首桶金的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也在规划自身产业化的发展。
“希望借助《唐山大地震》加快打造文化品牌企业的步伐。” 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国祥认为,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组建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品牌企业,对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确立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的主体地位。”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张俊山认为,我省其它地方,也可以像唐山一样着力培养产业突出、原创能力强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在培育市场主体过程中,可以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推动文化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河北日报记者 王博
【责任编辑: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