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1
米家楼里“藏着”石门历史
自大经街进入历史文化长廊,需要穿越国道拱门。它们是民国时期历史建筑的代表,青砖与红砖相间,不但视觉美观,也再现了石门房屋建筑由青砖构造向红砖构造的过渡。南侧的首座青砖二层小楼便是原位于煤市路上的米家楼。
据介绍,上世纪30年代,米家楼由一名山西籍姓米的煤老板所建,故此得名。整体建筑与布局均衡对称,显示出建房主人祈求生意兴隆、富贵平稳的心理追求。米家楼迁建民生路后,它成了历史文化长廊的首站。如今,米家楼内挂满了照片。正太路石家庄火车站、日军占领石门后横行街头、解放军攻克大石桥……一幅幅黑白照片讲述了石家庄自1898年至今的历史。
亮点2
小角楼里云集河北民间工艺
在米家楼的北侧是煤市路小角楼(因原在煤市路而得名),这座依地势而建的砖混小楼,属民国晚期建筑。房屋平面的四角中,两个直角,另外受地势影响一个呈钝角一个是锐角。这在民国时期建筑群中较为罕见。
如今,在民生路上“重生”的小角楼,依然是米家楼的近邻。这座小楼的主题被定位“工艺之家”,唐山皮影、蔚县剪纸、衡水鼻烟壶和藁城宫灯齐聚一堂。参观者在饱览不足时,还可以按照市场价买回家。
亮点3
常家院再现四合院风情
在米家楼的西侧是著名的常家院。它是民生路上的“旧客”,曾在日军侵华期间被时任石门市长的日本人山口据为己有,被称为“山口公馆”。
这次迁建中,它来到了民生路的南侧。高高的大红院门,红方格子的窗棂,苍翠的竹子依墙栽种,院中央则布满了青草、石头,诸多元素再现了民国初年中国北方的典型四合院风情。据介绍,在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正式开街后,院子中间还将摆上一辆老式黄包车,供游人合影留念。
亮点4
万字会楼述说“旧城巨变”
走出常家院,穿过一座小石桥,迎面便是万字会楼。它是这次重生的5大历史建筑中年龄最长者,据说为清末时期一爱新觉罗氏贵族所建。中式的雕花门窗、砖雕与西式的庭院护栏设计自然融合,凸显了精致与华贵。据传闻,该楼体在高空俯视时,呈现出一个繁体的“万”字,故此得名。
如今,万字会楼内部依照旧时的装潢装饰一新。据介绍,在民生街文化夏季艺术节期间,工作人员将在大厅中央布置一个沙盘,再现重生后的民生路建筑格局。另外,大经街原址旧貌以及改造建设后的街景照片,“讲述”着石市的进步和发展。
亮点5
民生客栈响起“民国小调”
万字会楼的西侧,也就是整个历史文化长廊(东段)的最后一座历史建筑便是民生客栈。据了解,这座砖混结构的民国建筑最初是一座客栈,建筑构造中包含了拱圈、简瓦、檐口等典型的北方传统建筑元素,这也使它成为长廊建筑群中的最大亮点。
伴随着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早已不再留宿客人的民生客栈将再次热闹起来。场馆内已经陈列了各式各样的旧报。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报纸是百年内旧报纸,从新闻角度记录了石家庄近百年的社会百态。参观者可以了解石家庄的历史、发展、民俗、风情。
另外,工作人员还搜集了系列民国期间流行的音乐小调,在艺术节期间播放。民生客栈无疑成为最具民国情调的展馆。
【责任编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