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河北新闻>>社会百态
河北:767公里高速路何以少占千亩耕地
2010-06-27 09:52  来源: 选择字号: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开工项目最多、建设规模最大、项目进展最快三个“历史之最”。按照规划,今年,我省将有767公里的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会占用大量农田,还会对周围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是如何做到与环境、生态相协调的?

如何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应用渗井技术减少永久占地约581亩、减少取土占地约6103亩、减少路基土石方536万立方米,直接减少工程造价约2.58亿元】

6月初,笔者来到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一处渗井建设工地。走进施工现场,在路基的西侧,工作人员正为一处已经完工的渗井进行渗水功能测试。该渗井井口直径约为10米,高出地面约80厘米,高出部分周围由1.2米高的玻璃钢护栏防护。在井底中央,有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管子直通地下。“这个管子长达120米,直接通到地下,渗井中的水经层层过滤后补给地下水。”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筹建处处长廖济柙说,作为全省在建高速公路中最长的路段,渗井技术让衡大段平均“身高”降低至1.3米。

与国外高速公路相比,我国高速公路路基填土高度明显偏高,尤其是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犹如一条条土堆的“长城”,不仅阻隔了人们的视线,而且高路基所需土方量大、工程造价高、占用土地多。

那么,高速公路为什么一定要建成“长城”呢?“我省有近5万个村庄,尤其是平原和微丘区,基本上一两公里就有一个村子,修建高速公路同时还要考虑为附近村庄建设互通。”省交通运输厅基建处副处长党永强说,大量互通使得高速公路必须有足够的“身高”;如果互通采用下挖形式,虽然路基降低了,但排水问题难以解决。

大广高速衡大段项目批复时,平均路基填土高度为2.9米,这得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资源?为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衡大段筹建处在施工之初,探索性地提出采用“渗透排水技术”,解决“下挖通道排水难”问题,并邀请地质勘测专家进行实地勘测论证。

经过专家论证,项目沿线所经地区均为平原,且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地层土壤渗透性好、雨量小且集中、饮用水井普遍较深,“渗透排水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平原区高速公路合理降高、瘦身,减少土方使用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符合规定水质标准的地表水直接注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称得上是一举两得。“应用渗井技术破解低路基难题,大大节省用土、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廖济柙比划着路基的高度,自豪地说,这项技术可使路基高度降低1.6米、减少永久占地约581亩、减少临时取土占地约6103亩、减少路基土石方536万多立方米,直接减少工程造价约2.58亿元。

如何让废弃物变废为宝?

【用60万立方米煤矸石筑路基;用开挖隧道产生的碎石,为沿线造地850多亩】

6月3日上午,在青兰高速邯郸段第9标段,路面上,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工作,路两侧的玉米苗已长到一尺多高,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细致地除草,施工、种田互不影响。“如果路基不用煤矸石,这两侧的耕地可能都得成为取土场。”现场项目监理工程师刘卫文说,尽管取土后会复耕,但肯定会影响今年庄稼的收成。指着我们脚下的高速公路,他介绍:“你们站在这里的路基,绝大多数都是用煤矸石填筑而成的。”

传统的高速公路路基,大都由土壤堆砌而成。每建一条高速公路,都需要在沿线增设若干取土场,许多耕地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能不能寻找一种替代品?青兰高速邯郸管理处把目光投向了沿线附近煤矿的矸石山上。

邯郸境内煤炭资源丰富,随着开采量的增加,煤矿不得不多次向当地村民租用土地,用来堆放日益增多的矸石。每年煤矿都为此花费巨额资金;同时,煤矸石污染环境,还占用大量耕地。

在陕西长安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9标段项目部先在120米的路段进行试验,经过多家权威部门检测,用煤矸石做高速路路基填筑材料,有十多项指标优于用土壤做路基的传统工艺。在省交通运输厅及青兰高速邯郸管理处的支持、协调下,邯矿集团陶一矿、陶二矿共60万立方米的煤矸石铺上了6.6公里长的青兰高速。“用煤矸石作为填筑材料,不仅有利于减轻污染、降低工程造价,还打破了建设高速路“取土难”的瓶颈,节约大量土地资源。

青兰高速邯郸至涉县段大部分处于山岭重丘区,全线设计有5个大隧道,总长11公里。开挖隧道会产生大量的碎石弃渣。按照传统做法,施工单位会永久性征用沿线的一块土地,专门进行堆放。

占地,施工单位不得不再次触碰到耕地这根“高压线”。“现在,这个难题已经解决了。”青兰高速邯郸段管理处总工孔宝林说,利用这些碎石,我们已经为沿线造地850多亩。

3日下午,笔者在14标段看到,南侧一大片新造的耕地上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豆苗。“这里原来是一条深沟,我们把废石填进去,然后在上面覆盖1米左右的土,就变成了新的耕地。”项目总工朱桂波说。

  如何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工程和环保并重,环保适度超前。工程完工之日,生态环境也必须最大限度得到恢复】

从去年开始,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主战场”已经逐步由平原向山区转移。在施工过程中,除了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如特长隧道、高墩大跨桥梁、软基处理等,也遇到另一难题——— 如何恢复受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

黑崖沟大桥被誉为华北第一高桥,位于保阜高速与山西交界处。6月4日下午,笔者乘电梯登上40多层楼高(130多米)的桥墩上,登高远望,初夏的太行山满眼翠绿。但是,桥头的山体连接处,被劈开的山体却植被全无。“毫无疑问,对自然环境而言,这肯定是一种破坏。但是,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这又是不得已的事情。” 黑崖沟大桥项目部技术员高璋有些无奈,在破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一定要边建设、边恢复,力争将路融入自然。

为做好水土保持和环保工作,保阜高速公路在设计阶段就对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做了相应设计。施工过程中,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的防护形式为主、挂网植草防护为辅,对边坡进行治理。

目前,黑崖沟大桥两端开挖的山体正在逐步恢复植被。在现场,我们欣喜地看到,路两侧的边坡上已经打好锚杆,据介绍,之后将用混凝土固定,然后再喷上土层和草籽,经过定期浇水,不久就会长出新的植被。

16标段的塔沟村头,原来项目部的仓库、办公区,如今已经全部实现复耕,绿油油的玉米苗青翠欲滴,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被当做过工地。

对保阜高速的监理而言,除了工程质量,监督生态环境恢复成了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据监理何向介绍,他们要求工程和环保并重,环保适度超前。工程完工之日,生态环境也必须最大限度得到恢复。“今年将通车的767公里高速公路,初步测算可以节约耕地1000多亩。”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焦彦龙说,在抓好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我们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尽最大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将河北的高速公路建成生态路、环保路。

责任编辑: 王新华
相关新闻: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